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元氏县各村村名来历

元氏县各村村名来历

关键词:元氏 村名来历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政府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yuanshi.gov.cn
  • 感谢 ysccoo001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27207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很多包含姓氏的村名,一般是某姓人先定居,然后发展成村的。后来可能迁走或绝世了。

另外有的寺或庙,我感觉几百年了,肯定找不到踪迹了。

城关一带:

西关:因地处县城西门外,故名西关。南关,东关同理。
西街:本街地处城内北部,因无北门而距西门近,故名西街。中街,南街,东街同理。

现在知道元氏故城时没有北城门呵。

北程(呈):没有注明。
倒有南程的来历——唐明皇宗,曾途经此地自北南行一程至此,后建一村称为南程。是否有联系,就不知道了。
庄窝里:相传明代燕王扫北时,这里已成废墟,从山西移民至此后,发展成村。因是从那里庄窝心里迁来的人家,故到此定名为庄窝里。

南吴会:相传有一吴姓领兵人曾在此地聚会练兵,后建二村南北对称,此村居南为南吴会。北吴会同理。

宋曹镇东岗汪 :据传本村内有一沙坡,村庄周围地势低洼,雨后积水遍地,故以此取名岗汪。1961年岗汪庄独立为村,本村地处其东,故称东岗汪。 西岗汪同理。

南佐封照村:相传本村有一赵侍郎曾爱过皇封,因取名为“封”赵,后衍化为封照。村西一座石佛寺(又名清风寺)建于大定四年。

我从网上搜索到另一来源:《史记》记载:“赵孝成王十一年(公元前255年)城元氏,县上原。”实际情况是赵取得封龙邑后,封公子元于此,作为公子元的食邑、封地。50年后“城元氏,县上原。”也就是县城东迁五公里,筑元氏县城于这个邑的上原地方,即现在的元氏县故城村(隋代开皇六年又移至今县城)。从此,封龙邑这个名称消失,“元氏”这个称谓始见于史册;至今已有2249年。县城东迁之后,原来封龙邑这个居民点的名字也必然要随之而变。后来这一居民区的名称便由封龙邑变为封照村。为什么变成封照村呢?这一带北靠封龙山,南临北沙河。“封照”,之“封”自为封龙山之封仍然保留,“照”字应释为光照,照耀,阳光。北沙河之阳,也便是北沙河之照。

宋曹镇宋曹村:据传,宋曹村是由宋、曹二姓两户人家迁来,先在此地建庄而得名。后发展成为一个较大村庄,仍沿用其名。本村有一座金仙寺重建于金大定年间。

槐阳镇北苏村:没有注明。

孟村、南因村:没有注明。

董堡:相传,有董姓人士先到此地定居,后发展成为一个大村,遂称董堡,沿用至今。

牛房庄:此庄原是董堡富户人家的牛房,后有人到此定居立庄,故称牛房庄,沿用至今。

陈村:相传本村过去多为姓陈的,故名陈村。沿用至今。

井下村 :据查,村西神岩山(井下山)上唐代所建宝丰寺内有两眼古井,村居山井之下。故得名。

叩村:据本村五道庙香炉刻文记载:该村原称寇村,以姓氏取名,后寇姓人绝世,遂衍化为叩村。村南一座法化寺,建于汉武帝时期。

赵村:据村中寺碑记载,古称许有村,相传隋代改为照村,有南依金水河映照的更加秀丽之意,由于年代长久遂衍化为赵村。

故城:为战国至隋代古城址,是国、郡、县的治所。于晋代将常山郡移到真定(现石家庄北)。至隋代城废,县治所南移,遂称故城。

铁屯:相传有一铁匠先在此定居,后发展成村。民国时曾称民权村,不久即恢复旧名。

聊村:汉代时以砖窑多,称'窖村',后取谐音称为聊村。

东韩台、西韩台:据清乾隆《元氏县志》载:在县南三里泜水之阳,有土阜连亘不绝,(所筑假粮台。八景之一,韩台夕照,现在的三疙瘩。)相传韩信攻赵时屯兵于此,今有韩台村……。后称二村。

东原庄,西原庄:相传该庄原在河畔,因被洪水冲毁,村址南移,又重建家园,有恢复”原庄“之意,故名。后以东、西方向分二村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